美股市场有一些所谓的“毛票”经常能引起投机分子的兴趣,比如最近比较火、做激光雷达产业的LUMINAR(LAZR)。然而有时在券商APP上查看对这类公司的描述,却是“用于特殊目的收购的公司”、“空白支票公司”之类莫名其妙云云。

用于特殊目的收购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简称SPAC),或者空白支票公司(Blank Check Company),是近两年美股市场比较流行的一种公司类型或者说投资基金。但这种形式其实已经诞生了几十年。SPAC很容易让人联想起A股中那些被借壳上市的公司,比如被360借壳的江南嘉捷,被恒大借壳的深房房。然而SPAC却跟他们有着本质区别,或者说他们完全不是一回事。下面就仔细说说。

首先,国内金融市场是不允许没有实际业务的空壳公司在交易所公开募集资金的,但SPAC却是“明目张胆”的、在没有任何实际业务情况下进行IPO。这正是SPAC的特殊性——上市的目的即是在未来收购一家有潜质的小型公司(其实,在上市之际,SPAC成立者心中通常都有一个初步收购目标,但不会对外公开)。因此这么来看,SPAC与私募基金(Private Entity Fund)有些类似,但他们也还是有明显区别:

  • 私募基金无法通过交易所募集资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IPO,SPAC却可以。
  • 私募基金投资标的可以有多家公司,SPAC只能是一家。

虽然通过交易所进行IPO,但SPAC的资金通常来自于保荐人或机构投资者,对于个人投资者,这种投资基金确实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完成IPO之后,SPAC有两年的时间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若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收购,所募集资金将会返还给股东。而在此之前大部分资金都会放置于信托中。一旦完成收购,SPAC就更名为被收购的公司,在交易所公开交易了。

现在美国的小公司越来越青睐于被SPAC收购,据说一般SPAC提供的价格比私募基金提供的价格高出20%,确实很诱人。正如上文所说,SPAC近两年变得越来越流行。2016年SPAC仅仅募集了32亿美元,2019年这个数字到达了136亿美元,而2020年呢,高达730亿美元,短短几年之间就增长了二十多倍。侧面还是反映出去年美联储大水漫灌有多么凶悍。

美国市场金融工具之丰富,SPAC就是代表之一。不过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挑选一个靠谱的SPAC作为投资标的,其难度就如同浪里淘沙、沙里淘金。它就如同美股里的盲盒,你看好SPAC,更多的是赌博,基本面分析意义不大。多少被SPAC收购的小公司没有成熟的市场产品,全凭故事跟想象力支撑着市值。当然了,疯牛的时候那些都不重要,重要是只有热度跟想象空间,毕竟要等到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参考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SPAC)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